推动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三维创新路径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3-26 16:22:17 阅读:317 次

  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共青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推动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不仅是共青团组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理念、机制、方法三维视角探讨推动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具体路径,旨在逐步推动共青团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层次地融合与协同发展,增强共青团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广大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的学校。

  塑理念之维,夯思政之基,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启迪思想之光。共青团工作要树协同育人理念,凝教育合力,以焕发思政课教学新生机。在推动共青团工作与思政课教学融合进程中,秉持协同育人理念至关重要。这要求打破共青团实践育人与思政教学部门之间的隔阂,构建两者紧密合作的关系。通过顶层设计,共同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策划教学活动,将共青团的实践育人资源与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例如把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实践调研与学校思政课教学一同设计、一同部署、一同实施,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思政理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现 1+12 的育人效果。要树立实践育人理念,促知行合一,以铸牢思政理论课真品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就是要将共青团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鼓励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实践活动后,回到思政课堂进行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进而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品质,实际做到知行合一。要高扬以生为本理念,激发主体潜能,拓展学生成长新路径。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共青团工作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发展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兴趣。通过共青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主题演讲、社团文化节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热情参加思政课的学习与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政问题,发表独特见解,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新的路径,促进学生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筑机制之垒,畅融合之道,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铺就思政通途。要构建组织协同机制,破条块分割,疏通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梗阻点。构建完善的组织协同机制是保障共青团工作顺利嵌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要建立由学校党委牵头,共青团、思政教学部门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在融合过程中的职责与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与流程。要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诸如教学内容异构、活动时间冲突、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打破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畅通共青团工作嵌入思政课教学的渠道,消除两者融合过程中的梗阻点。要优化师资共建机制,促进两者优势互补,壮大思政教学师资队伍。优化师资共建机制对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一方面,选拔有着非常丰富实践经验和政治素养的共青团干部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为教学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的案例与经验;另一方面,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共青团的培训与活动指导,提升共青团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通过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学师资队伍,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建构、优化共青团工作嵌入思政课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巩固思政融合支撑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是推动共青团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深层次地融合、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制定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共青团工作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度、贡献度以及实际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将评价结果与部门绩效、个人奖励挂钩,对在融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稳固思政融合的支撑点,确保融合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推动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

  创方式之新,提教育之质,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添彩思政华章。施情境沉浸方式,寓理于境,谱思政教育灵动曲。实施情境沉浸的教育学生的方式,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借助共青团工作的活动平台和资源,创设与思政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如模拟历史事件、再现社会热点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思政知识背后的情感与价值。例如在思政课上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启迪青年觉悟、凝聚青春力量。展智能融合方式,借智赋能,拓思政传播多维度。随信息技术的快速的提升,开展智能融合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成为必然趋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方法,结合共青团工作的新媒体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开发思政教育APP、开展在线直播课程、运用智能教学辅助工具等,为学生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拓宽思政教育的传播维度,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思政教育无处不在,提升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行项目导向方式,以研促学,筑思政实践新高峰。推行项目导向的实践教育学生的方式,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由各级共青团与学校思政课教师共同策划实践项目,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项目、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等,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项目实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思政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方案制定与实践操作,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地融合。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思维,推动思政实践教学达到新的高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