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勇担“发展绿色电网,创造环境价值”的社会责任,树立了“打造绿色引擎,助力全面环境管理”的社会责任目标,提出“硬科技、绿梦想”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凝聚相关各方的环境价值,控制环境风险、创造环境价值。
2019年3月,国网陕西电力、国网陕西电科院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两集纪录片《声音捕手》《为变电站静音》,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播出。纪录片中接受媒体采访的多位电力、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讲述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网陕西电科院)为保护电网环境所作的探索和努力。节目生动展示了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精确定位与精准治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如今,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尤其是声环境影响慢慢的受到公众的关注。“世界上只有中国全面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并实现大规模工程应用,所以,特高压换流站的噪声问题也是我们中国人首先遇到的。”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吴健主任在《声音捕手》中讲到。换流站的功能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或者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同时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换流站里通常设置有多个阀厅,阀厅内部有很多电力电子开关来控制,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转换。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流谐波,电流谐波在电力设备上产生振动,从而引发噪声,对换流站内外的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噪声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呢?国网陕西电科院提出了“精确定位+精准治理”的技术路线,自主研发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精确定位系统,成为定位噪声的“声音捕手”。“声音捕手”的优点是锁定变电站内的低频噪声,可在复杂声场条件下准确定位输变电工程噪声源、抑制背景噪声。相比现有的声级计,噪声源定位装置可区分背景噪声和不同设备噪声,生成的声图像能够准确的看出具体的噪声产生部位、频率和大小,为噪声治理方案提供有效数据。
在声源精确定位的基础上,未解决城市居民区周边变电站的低频噪声问题,国网陕西电科院成功研制出阻隔变压器噪声的“利器”——声子晶体局域共振结构隔声技术。介绍声子晶体隔声罩时,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白晓春说:“隔声罩外观和普通的隔声罩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内部的结构经过了特殊的设计,很好地阻隔了变电站的低频噪声。”
应用声子晶体局域共振结构降噪技术,可对噪声源实施精准治理,降低厂界噪声,有效改善变电站(换流站)的声环境。“生活在变电站附近,感觉没什么困扰,晚上睡眠好着呢。”在纪录片的最后,采访了生活在变电站周围的居民,对变电站的噪声问题,大家都表示没影响,生活中感觉变电站跟“不存在一样”。
电网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坚持用生动易懂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展示电网环保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实验室积极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打造电网环保产业链,致力于解决电网建设和运行中的实际环保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成果孵化,国网陕西电科院探索成立专门的成果孵化平台,应对新技术推广困难、品牌影响力弱、需求变化大等挑战,成功实现科研“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孵化项目的顺利进行。
2019年8月,由国网陕西电科院承担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首批成果孵化项目“噪声定位测量系列装置及降噪新材料应用”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打通了成果转化的关键通道,解决了科技成果成熟度低、产品化开发投入高、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专家一致认为,孵化项目使产品应用便捷度得到提高,成果转化应用效果明显,提出了噪声监测治理新模式,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未来发展前途值得期待。
“噪声定位测量系列装置及降噪新材料应用”主要开展噪声定位测量装置和声子晶体降噪材料成果转化工作,用来解决变电站及换流站噪声问题。相比现有的声级计,噪声定位测量系列装置可根据噪声产生部位、频率和大小生成的声图像,为噪声治理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降噪新材料为输变电工程低频噪声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孵化项目的成果转化应用可大幅度的提升输变电工程降噪效益,为变电站(换流站)周围居民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确保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中低频噪声防治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自孵化项目启动以来,该噪声定位测量装置已在宁夏750千伏黄河变电站、重庆500千伏万县变电站、湖南±800千伏湘潭换流站等10余项超特高压工程噪声治理过程中得到应用,显著改善了变电站(换流站)附近居民的声环境质量,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同时,孵化项目在建筑行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噪声敏感行业也同样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发展前途受到广泛关注。
首批成果孵化项目的顺利验收,标志着国网陕西电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不断总结成果孵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陕西电力特色的“双创”平台,将释放出电网环保行业创新、创业、创效的强大活力,助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果转化和“双创”工作,更有力地推动绿色电网建设。
为了持续加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的社会责任实践成果开发,国网陕西电科院逐步形成了“1234”社会责任管理推进模式,树立“打造绿色引擎,助力全面环境管理”的一个核心社会责任管理目标,坚持“利益相关方价值+环境价值”双向价值驱动,围绕“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三全推进路径,以“科学技术创新、服务支撑、沟通交流、成果推广”四位一体格局推动全面环境责任管理。
在管理目标方面,国网陕西电科院明确“绿谷”的社会责任品牌。“绿”代表环保、生态、创新、希望和生命力,“谷”代表汇聚之所。
在优化顶层设计方面,国网陕西电科院制定社会责任规划(2017年~2020年),明确完善社会责任组织体系、推进社会责任管理融入和优化业务运营、强化责任管理项目化落地、推进社会责任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社会责任特色品牌等5大重点方向的行动。积极探索实践推进社会责任根植、对标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开展诊断评估、构建社会责任品牌传播网络等14项具体行动,形成战略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长效机制。国网陕西电科院建立多方协同工作机制,将全面环境责任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要素融入企业业务流程,推动社会责任的“全方位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国网陕西电科院从社会责任融入机构制度体系出发,修订《国网陕西电科院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增加“社会责任培训”专题章节等。编制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工具包,系统推进全面环境责任管理的社会责任理念和方法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实现社会责任管理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在细化管理流程方面,国网陕西电科院以支撑企业和电网发展为中心任务,积极地推进电网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利益相关方参与,推动政府部门、业主单位、科研机构、伙伴、监督管理的机构、媒体、社会公众等相关方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有效解决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共性环保技术问题。(当地供稿 李强 栗莎 白晓春 王绿)
反食品浪费要立法了,今后“下馆子”要注意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促节约、严管控…【详细】
中国同舟共济战“疫”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前所未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率先报告、率先出征,以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