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歇尔戴声学顾问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 高级声学顾问刘景立先生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8-10 21:36:38 阅读:317 次

  作为全球领先的声学顾问公司,马歇尔戴声学公司(MDA)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规格的建筑和环境声学咨询服务。在过去42年中,MDA为超过十五个国家及地区的大型项目提供创新声学设计,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法国和英国等都设有办公室,聘用了超过90名声学专家。MDA在每一个声学领域都有专家,

  音响网(Audio160):刘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音响网(Audio160)的专访,首先,请为我们简要介绍下马歇尔戴声学顾问公司的发展历史及业务范围。

  刘总:简单的说,马歇尔戴成立于1981年,是今天世界上被广泛认同的最大的声学顾问公司之一。我们几乎从事涵盖民用领域的所有声学检测、设计顾问及软件和仪器开发等服务。我们在中国只开展了高端的观演建筑领域的声学顾问业务。

  一般认为观演厅声学设计这门学科从1898年才迈入科学发展的门槛,也就说这门学科开始于1898年,距今只有120多年的历史,很年轻。

  在这1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至少1982年之前,这样的领域历经波折、屡次遇到重大的失败案例,理论、理念、工作方法在当时都处于相当不成熟的阶段。这样的领域,完成现在看来基本成熟的理论体系至少是1990年之后的事了。在1898年至1990年差不多90年的时间里,我个人觉得有三个关键人物促进了这门学科走向了成熟,他们分别是,美国人赛宾于1898年10月提出了混响时间计算公式;英国人班格耐尔1950年提出了同时追求混响感和清晰度的设计理念、以及歌唱和音乐平衡的设计追求;新西兰建筑师、男低音歌唱家哈罗德·马歇尔爵士1967年提出观演厅内的反射声分布对声学印象和空间品质起到关键作用。今天,我们的声学设计理念大多数表现的就是集合了这三个人的思想,当然具体体现在工作中要更加地深入和细化。哈罗德·马歇尔正是马歇尔戴声学顾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个创始人是克里斯托弗·戴,他出身于奥克兰的消声器制造世家。

  马歇尔戴声学顾问公司在观演厅建设领域的高级声学顾问有90多个,在全球超过15个国家担职过歌剧院、音乐厅等表演艺术空间的声学设计和顾问。马歇尔戴进入中国的时间大致是2004年,并于2005年承接了第一个中国项目,然后,于2008年正式成立中国区代表处。

  音响网(Audio160):四十不惑,今年2023也恰逢MDA成立42周年,请与我们分享下MDA成立至今最具代表性项目案例及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

  刘总:马歇尔戴声学顾问企业成立于1981年,至今已有42年的历史,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今年5月20号的那一周在奥克兰年会期间才举行了盛大的40周年庆祝晚会。

  说到马歇尔戴进入中国的契机就必须提到两个关键的人物。第一位是皮特·芬赛德先生,他是1975年移居澳洲的英国人,1987年辞掉美国的工作回到澳洲,并加入到哈罗德·马歇尔和克里斯托弗·戴的团队,负责成立马歇尔戴墨尔本公司,他后来是该公司的CEO,也是中国区业务的最高领导者。皮特·芬赛德是一位非常敬业和高水平的剧院设计专家,他的知识面远不止声学设计一个方向。同时他具有高度的商业敏感性,2001年前后,他关注到中国开始不断的涌现引人注目的宏伟建筑项目,他还知道哈罗德·马歇尔爵士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这里插一句,我在研究生毕业之前听老师讲过马歇尔是世界上四个公认的声学大师之一,但我没找到这个说法的出处。我们继续这一个话题。于是皮特·芬赛德决定来中国考察,确定是不是可以在中国开展观演厅的声学顾问服务。他第一次到访中国是2001年11月。

  第二位关键人物是我们公司的杜晓军老师。他于1994年获得了蒙纳西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后,先是加入了著名的HRL研究所工作,然后,于2000年加入马歇尔戴。杜晓军先生出生和成长于上海,毫无疑问,他的到来让皮特·芬赛德开展中国市场的当时虽然看来非常大胆,但是具有了可行性。2004年11月,马歇尔戴受邀投标北京电视中心剧场的声学顾问,并于2005年初签订了该项目委托合同。这是马歇尔戴进入中国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马歇尔戴的代表性案例比较多,例如世界上第一个按照反射声控制理论设计的基督城市政音乐厅;可能是最受关注的现代音乐厅——巴黎爱乐音乐厅使用双声学空间设计策略;双臂环抱、吊顶和墙体浑然一体的非对称的广州大剧院等等。每个项目都有独特之处,反映了我们在设计中针对性的声学思考和创新能力。

  音响网(Audio160):据悉,最新贵司开发的建筑隔声模拟和预测软件INSUL V10于11月17日已发布,请详细的介绍此次新品,及其具有哪些技术突破?

  刘总:其实INSUL软件的升级是我们公司一件不大的事情。我们公司最有创新和激情的工作还是在观演厅的声学设计和顾问工作上。这个软件是我们在工作和服务过程中使用的众多工具之一。以前我们对多层复合结构的隔声量的预测是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计算结果也很不准确。INSUL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在声学设计和施工管理过程中及时响应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实施工程单位提出的围护结构的声学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价。这个软件简单易操作、界面友好、形成的报告具有非常专业的表现力和说服力,模拟结果也已经较为稳定和准确,可完全用来作为我们的声学设计工具。自从商业化以来,这款软件在我们中国已经销售了60多套。

  这次INSUL V10的升级是由奥克兰办公室的建筑声学团队完成的,我们在今年11月6日的那一周进行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在11月17日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够获得最新版的INSUL作为我们的工具软件提升今后的工作质量。

  这次升级后的用户手册我还没有仔细阅读。通过培训会议上的了解,本次升级主要是实现了四层结构的隔声量模拟和计算,修正了侧向传声损失,丰富了玻璃幕的隔声设计指导功能等等。

  音响网(Audio160):您之前说过,马歇尔戴坚持“先进但不停地改进革新的声学设计理念”,理念之于公司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请为我们分享下MDA是如何将这一理念实施到每一项声学设计的?

  刘总:1982年,当时世界上有四个最大的音乐厅、聘请了当时最为知名的声学顾问,但是都失败了。那次失败让观演厅声学设计这个专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再次证明当时这样的领域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甚至会出现了“观演厅声学设计这门学科过于复杂、没办法掌握”、“观演厅的声学设计是玄学”等悲观论调和奇谈怪论。在那之后,设计理念被进一步调整和丰富、工作方法逐步得到完善、验证手段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可以说2000年之后、总体上、全球范围内没再次出现过上个世纪那样的声学失败了。

  但是就像我刚才介绍的那样,观演厅的声学设计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走向基本的成熟实际上顶多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而且,很重要的是,观演厅声学设计目前仍然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

  从这个历史背景下理解我们公司的理念更有意义,“先进”基于现有的积累,包括理念、方法、经验和知识的储备、辅助软件和专业仪器的开发等等,从这个方面讲我们的工作起点是先进的;但MDA的设计理念也是不停地改进革新的而不是墨守陈规。我们追求在尊重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声学问题。MDA的创始人哈罗德·马歇尔爵士是观演厅声学设计领域公认的声学大师,他于1967年提出音乐空间的反射声设计理念。这也成为当今国际声学顾问普遍接受和坚持的观演厅声学设计理念之一。我们在承接的每一个观演厅项目中,总是能够结合使用功能和建筑方案提出自己的声学构想,从而和建筑师共同创造这一个项目的风格,甚至成为这一个项目的特色。比如广州大剧院双臂环抱、不对称的结构;巴黎爱乐音乐厅流动的飘带以及内外双声学空间的方案等等。

  音响网(Audio160):近些年,创新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您认为“创新”意味着什么?2023年,MDA在声学领域有带来哪些创新举措?同时,这一举措又将会给全球声学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刘总:观演厅声学设计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我们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和几乎所有的专业进行交流、协作。同时对观演建筑而言,声学设计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重要的,不论建筑多么宏伟、内部装饰多么豪华,最终决定其成败的还是取决于对于演出团体是否好用、对观众而言是否看的舒服、听的优美。广州大剧院被评价为“既好看、又好听” 的大剧院就是这一个道理。

  但是我很遗憾这个专业在我们国内仍然很难引人瞩目,我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不利于这个专业在我们国内的发展和提高。说到“创新”,就像前面讲到的,马歇尔戴几乎开发了观演厅声学设计领域所有的软件工具,有些已经有商业版本在进行销售,有些仅作为我们企业内部的工具。我们有自己的声学模拟实验室,在空间的声学效果方面不断的开展着主观和客观的研究,以此探索更稳定、更准确的声学设计指导。我们对这些软件也在不断的进行验证和优化、升级。可以说马歇尔戴的每项工作都是围绕着“创新”展开的。至于我们的工作对全球声学行业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如上所说,这个专业很难这么讲。但毫无疑问,马歇尔戴的工作在该领域是处于前沿的。

  音响网(Audio160):MDA作为全球领先的声学顾问公司之一,在市场的认可度不言而喻。您认为中国市场和其他国外市场有何不同?

  刘总:我感觉马歇尔戴在国外的声誉和知名度比在我们国内更高。这原因是我们国内对观演厅的声学设计品质仍然不够重视有关。

  我们在中国已经开展工作20年,比较熟悉国内的项目情况,例如我们国内建筑项目的管理特点、建筑师的需求、团队的提资方式等等,这有利于我们和客户、建筑师团队保持顺畅、友好的交流。在这方面,我们的落地能力、配合能力、响应能力都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这是马歇尔戴在我们中国市场的最大收获之一。

  我的发现和感受是,我们国内观演建筑项目的甲方团队、管理团队、设计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和国外差别很大。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大家都认为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国内的客户没意识到、甚至在项目设计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不可能会发生。也有时候我们在方案设计阶段反复强调的、至关重要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师的工作无法衔接、无暇被接受。这为我们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有一次皮特·芬赛德向我感慨说在中国要呈现高水平的观演厅声学品质,比国外要艰难的多!但我们不会轻言放弃,我们会高标准坚持到底,并在团队友好、信任的前提下保持我们的 “强硬”,我们不会放过每一个品质取得成功的可能!

  音响网(Audio160):电声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向,您认为是否会随着电声技术的进步观演厅声学设计的要求会降低甚至不再有重要?也请刘总展望一下这样的领域的发展前途。

  刘总:合理的室内声场条件是扩声系统正确的呈现效果和发挥优势的前提,我认为电声技术的进步不会降低观演厅声学设计的难度,但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观演厅的室内声学设计是由大厅里举行的表演类型和表演形式决定的,这两者又是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所以,可以说观演厅的声学设计目标是满足各种表演形式的历史传统对表演场地的适应和需求。一百多年来声学家们面对的困难是研究和理解表演形式对表演场地的适应和需求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并通过主观参量进行评价,最后建立主观参量和客观参量之间的联系,用客观参量指导我们的设计。

  因此,说到发展前景,我们已知道这门学科从艺术发展成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1898年美国人赛宾提出了混响时间这个参量及其计算公式。但是直到1952年人们才开始更多的研究,观演厅的声学设计取得重大进展则是1982年甚至1990年之后才发生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起到推动作用的是一次次的重大声学失败案例,具体发生的关键进步是声学家们逐渐理解和建立了客观设计指标和主观评价量之间的宝贵联系。今后,人们对这种联系还有待更多研究,不断提出对观演厅设计更稳定、更准确的设计指导方法。

  总之,就这个专业的发展而言,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进一步开展;就这样的领域的行业前景而言,我是非常看好的。

  刘总:我们的品质保障措施就是我们团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能力、持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我们通过内部研讨会、分享工作经验、内部继续教育、联合继续研究等方式相结合持续对每个员工的培训,所有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在其整个职业生涯都是要不断进行的,不仅针对年轻的员工,我们的原则是“知识共享、一同成长、经验传承”。我们以此不停的改善团队的专业水平,创造积极进取、创新、但多元化的团队。

  我们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实现连接,将整个团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分享。以至于我们的每个声学顾问都能学习整个团队多年的项目方案中的智慧和经验。由此让我们每个专业员工都能作为各个项目的技术骨干从而使我们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和服务优势。

  我们设立了知识共享论坛,允许全球的员工随时随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思想交流。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共同成长工具,可以收集和分享想法,开发创新的设计解决方案,并从更大的团队中接受更多的、日益变化的专业相关知识,而不是“闭门造车”。

  此外,软件工具也为我们的工作品质和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MDA已经投资开发了世界领先的声学仪器和计算机模拟软件,这些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和其他任何声学公司的仪器和软件相比,处于同等水平或大大超过其水平。

  专业队伍的背景多样性保证了我们大家可以和整个团队不同专业进行顺畅、高效的交流,我们在声学设计方面的优势来自于小组成员知识背景的多样性,比如工程、建筑、音乐和学术背景。

  非常感谢马歇尔戴声学顾问公司 中国区首席代表 高级声学顾问 刘景立先生 接受本期采访。

  免责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Audio160音响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数字标牌网无关。它的原创性以及文中叙述文字和内容信息没有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一切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己检查相关内容。

  有意与本网合作者请与《数字标牌网》联系。未经《数字标牌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推荐新闻